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5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449篇
林业   506篇
农学   455篇
基础科学   548篇
  530篇
综合类   2876篇
农作物   440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159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调查了厦门市岛内5所城市公园的地被植物应用情况,统计了不同地被植物的应用频率及应用状况,分析了各公园地被植物的景观特色,以及调查中出现的应用效果较好的地被植物,为厦门市园林绿化地被植物的选择和配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依据《山东统计年鉴》(1981—2012)中的相关统计数据,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变化的历史进程;在理论分析生猪生产格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经历了从"√"型格局到"⌒"状格局再到"·—S"格局的变化过程;上一年生猪生产格局指数、消费者市场潜力、政策扶持和畜牧业比较优势对生猪生产格局变化有显著正影响,非农就业机会有显著负影响,且上一年生猪生产格局指数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余4个因素。  相似文献   
73.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的大田定位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栽培技术(两种垄规格)和垄厢栽培技术(3种厢规格)对水稻产量和根系性状的影响。与平作栽培(T0)相比,窄垄作梯式栽培(T1)和垄厢栽培(T3)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1的产量最高,比T0平均增产22.2%(17.1%~27.2%),其次T3平均增产10.4%(5.8%~15.0%),但随着垄宽或厢宽的增加,产量增幅逐渐下降。较高的穗数和每穗粒数、良好的根系特性(根系氧化力、根表面吸收面积、根系孔隙度)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是上述两种栽培技术增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根解剖结构表明垄作梯式栽培的根皮层减小、中柱和导管面积增大,增强了水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74.
园林施工图绘制课程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为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材,园林施工图绘制课程应按工作过程顺序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等问题,建立以项目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研究夏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群体冠层特性、穗位叶叶绿体结构及光合性能的差异,阐明栽培模式对上述指标的调控效应,为进一步构建高效冠层结构的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东泰安进行,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以当地农户栽培管理模式(FP)为对照,通过综合优化种植密度、肥料运筹和种植方式等设置超高产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2种优化管理模式,比较3种栽培管理模式夏玉米冠层结构、穗位叶叶绿体结构及净光合速率的差异。【结果】与FP模式相比,SH、HH模式群体上层叶片茎叶夹角小、叶向值大,中、下层叶片发育较好,叶面积指数高及高值持续期长,中部叶层光能截获率显著提高21.64%和12.63%,形成了适宜的群体冠层结构。SH、HH模式的叶绿体结构发育良好,而FP发育相对较差。SH和HH模式下穗位叶叶绿体中类囊体发育良好且数目较多,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排列整齐、清晰,细胞内膜结构完整;FP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发育相对较差,发育不完全的类囊体占比较大,基质片层模糊且排列不整齐。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表现为SH>HH>FP,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SH和HH模式较FP模式分别增产14.20%和4.91%。【结论】相比于FP模式,SH、HH模式产量提高的原因是优化了夏玉米群体冠层结构,保证了叶绿体结构的完整性,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与SH模式相比,HH模式减少了肥料施用量,其群体结构合理且叶片发育良好,是更有助于利用光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微灌方式下水分调控对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翠玉"猕猴桃为研究试材。【方法】采用小管出流(X)、微喷灌(P)和滴灌(D)3种灌溉方式在猕猴桃全生育期实施85%灌水量的轻度亏水(LD)、70%灌水量的中度亏水(MD1)、55%灌水量的偏重度亏水(MD2)和40%灌水量的重度亏水(SD)处理,并设置100%灌水量的对照组(CK),研究了猕猴桃叶片胞间CO2摩尔分数(C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羧化速率(CE)、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产量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ET)在不同水分亏缺下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D-MD1处理的日均WUEi及CE分别提高了8.5%和2.7%。P-MD1处理的日均Pn与CE较CK分别提高了10.7%和10.4%,X-MD1处理的日均Ci、Pn、CE较CK分别提高了10.9%、12.2%和11.4%。D、P和X三个处理的WUEET均较CK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D、P和X的产量随着水分的亏缺程度的加大而下降,而滴灌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D-MD1、P-MD1、X-MD1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4%、1.6%、2.3%,重度亏水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余水分处理,且其他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MD1处理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可以节约灌水同时提高WUEET,重度亏水与偏中度亏水间在WUEET无显著性差异,同时X-MD1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X-MD1处理是"翠玉"猕猴桃较为合适的灌溉水分亏缺模式。  相似文献   
77.
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克氏原螯虾田块水体菌群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田块水体细菌的影响,通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施用化肥(CF)、有机肥(OF)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OM)等3种施肥模式的水体细菌进行检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田中主要细菌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优势菌属为Sporichthyaceae hgcl_clade、Limnohabitans、Polynucleobacter、Alpinimonas、Comamonadacea和Hydrogenophaga。在3种模式中,施用有机肥的田块细菌丰度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的田块,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田块,与施用化肥田块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模式下,水体微生物具有更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机肥与腐熟鸡粪配施虽然会降低水体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但是腐熟鸡粪与有机肥配施会大大降低蓝藻细菌的丰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组与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组水体细菌群落相似度更高。对稻田水体细菌与水体理化因子关联分析发现,对水体细菌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溶氧、总氮、pH和总磷。研究结果为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为稻田综合种养施肥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为充分发挥濮椒4号的生产潜力,加快其转化为生产力,特进行了濮椒4号早春塑料大棚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濮椒4号在早春塑料大棚中种植时,每667 m2种植2 400株产量最高,达4 132.2 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9.
新式墙面绿化在广州和深圳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式墙面绿化对日益缩减的城市绿化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和深圳30个新式墙面绿化场所,分析其种植形式、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总结出深圳和广州新式墙面绿化的植物应用现状和景观效果,并讨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0.
何峰  李向林  仝宗永  马钊 《草地学报》2020,28(1):273-278
本研究旨在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混播草地放牧利用的生产潜力和集成全草型集约化肉羊放牧育肥技术模式。2017-2018年,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开展了2年羔羊育肥的划区轮牧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育肥羊增重以及羊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超过11.2 tDM·hm-2,5月份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粗蛋白为20.92%,每公顷紫花苜蓿混播草地可满足51只育肥羊、放牧育肥150天,每只增重30 kg所需的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三个方面的全部需求。与此同时,紫花苜蓿混播草地还可以显著增加羊肉中欧米伽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n-6/n-3比例为2.72,羊肉健康品质显著提高。以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基础的全草型肉羊放牧育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我国苜蓿产业以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